首页

52美脚社区

时间:2025-05-25 11:46:45 作者:深圳文博会港澳展区潮玩非遗同框演绎“湾区潮型范” 浏览量:87534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 赵晔娇)近年来,“软色情”文创产品在线上及线下“擦边”出现,以牟利为目的迎合未成年人心理需求的情况引发社会关注。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就此建议称,应疏堵结合,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指出,随着文创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市场上部分面向未成年人的文创消费品中出现了迎合低俗文化、暗含暴力倾向或“擦边”软色情等不良风气的苗头。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党委书记张咏梅。受访者供图

  在她看来,若不及时加以适当干预和引导,放任此类产品蔓延,将对广大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

  对文创产品而言,追求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借文创之名,行“圈钱”之实,则不能被接受。此前有媒体调查发现,随着“二次元”文化兴起,不少动漫、游戏逐渐拥有大量拥趸,尤其是未成年人粉丝,他们会购买其中角色的周边产品,如手办(角色模型)、贴纸、徽章、海报等。一些厂商甚至为刺激未成年人购买,将动漫游戏的周边产品做得十分暴露,姿势挑逗,具有强烈的性暗示。

  张咏梅认为,涉未成年人文创产品承担着引导青少年儿童积极向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功能,需要文创产品生产经营者提升责任心和使命感,不能唯市场论、唯营利论。

  她建议,要开展专项整治,市场监管、文旅、公安、网信、教育等部门应协同合作,保持“零容忍”的姿态,加强突击检查力度,从源头上进行防范。此外,加快构建与完善针对未成年人的文创产品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严把准入审核关口,建立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畅通民众反馈及举报通道,并探索建立文创产品分级制度,将含有暴力、血腥、色情、粗俗语言等元素的文创产品划归至成年之后方可购买和使用的等级,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文创产品市场环境。

  “十四五”规划提出,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不仅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赋能。常言道“堵不如疏”,当下,未成年人尤其是幼儿性教育方面的短板同样引发代表关注。

  “对儿童性教育要给予高度重视。性教育不仅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友好环境的形成。”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表示,自己调研发现,在落实性教育政策层面,有关部门还缺乏通力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受访者 供图

  困难何在?她分析说,从幼儿园开展性教育的角度看,幼儿园提供的性教育资源缺乏,是导致幼儿教师无法更好开展幼儿园性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儿童性教育绘本十分缺乏。从父母开展家庭性教育的角度看,很难找到适合亲子阅读的具有本土化特征的儿童性教育绘本。

  陈玮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提供政策、资金和资源支持研发儿童性教育绘本的研发团队及跨学科合作平台的建立。同时,要通畅儿童性教育绘本出版渠道,简化出版流程,加强推广和销售,鼓励出版优秀儿童性教育绘本。(完)

【编辑:于晓】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朱从玖一审被控受贿1.05亿余元

双方同时讨论了当前的地缘政治危机。除重申支持乌克兰之外,对于新一轮巴以冲突,双方亦再度呼吁紧急停火,并表示坚定致力于支持巴勒斯坦建国的“两国方案”。

为地方发展减负担 专家解读万亿元化债“组合拳”

武夷山3月24日电(彭大伟 王高飞 赵丽 甘甜) 近日,西班牙埃菲社中国分社前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教授哈维尔·加西亚在福建武夷山接受专访时表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进步提供了新模式,也为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减贫等挑战提供了有效方案。

进入“金鹰”时代 纸业巨头收购案尘埃落定

2024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3月22日在厦门美术馆启幕,与会设计艺术大师以“乐动,设计引领高品质生活”为主题,展开设计艺术探索之旅。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名誉会长刘珝,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张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创新与技术学院院长Gordon hush等嘉宾出席开幕式,与众多业界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启动2024厦门国际设计艺术周活动。

广东茂名出逃鳄鱼全部捕获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因此,大湾区要因地制宜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跨境合作和良性循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抢占国际航运绿色转型风口 上海临港成立绿色航运产业联盟

成都市商务局总经济师周立志称,成都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包容,持续推动美食文化的传承创新,拥有历史超过50年的“中华老字号”餐饮品牌18个,一批餐饮企业“走出去”步伐迈得稳固,提升了成都美食的知名度,同时成都全力促进美食产业做优做强,将创意农业、创意旅游、创意设计融入美食,依托产业创新充分延伸美食产业链。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